相关内容列表:
校本教研三年规划

作者(来源):祝中音    发布时间:2007-12-05

一、校本教研的背景

在二期课改的试点实验过程中,学校的办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校也存在着年级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偏差,有些备课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墨守成规,凭经验走老路的现象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需要更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校本教研具有投入成本低,教师受益面大、培训效果及时等特点,让教师以学习者、研究者、教学者、创造者的身份实质性地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终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发展目标

1.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每位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点。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质量提高,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科知识之外的综合专业素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首席教师:善研究,善指导,引领人。承担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研究的能力;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教研组中起到学科引路人的作用。

(2)骨干教师:会研究、会指导、组织人。有明确的校、区以上科研课题研究项目,能带领组员共同探讨;有良好的学科知识,进行各种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3)合格教师:参与研究,善于合作。能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学期有经验总结;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新教师:学会研究,努力领会。积极参与教研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2.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优化教研组功能,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3.科研促教研,教研过程向科研过程提升,从而促进教师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使广大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三、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

为使我校的校本研究与新课程相适应,使其成为推动我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学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经过对原有的教研组运行机制的反思,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基本目标,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1.建立教研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教研、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共同学习教育先进理念,探讨教学先进方法,分享组内成员的成果。

2.建立跨学科教研活动制度——每月至少有一次学科教研活动是跨学科的,如语文教研活动必须要有外语、科常与艺术教师等参加。

3.建立年级组管理制度——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校长的管理职能逐步开始由“全面微观控制”的管理职能向“全面宏观调控”管理职能进行转变,由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该年级的的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包括设计和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等,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年级组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更凝聚了年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4.建立激励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优秀教案(活动)设计、说课评比、优秀随笔、论文评选、案例选拔、试卷评比,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实验教师,促进每位教师能说、会写、善评、敢想。

5.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优先制和考评制——国内外教育教学听课、学习、参观、考察活动等组长优先考虑。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由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组员分别对组长进行综合评价,按综合评价结果对组长进行奖励,并以此作为下学期续聘组长的依据。

四、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

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校不仅应该成为所有儿童和谐健康发展的乐园,而且还应该成为所有教师专业发展的乐土。

1.  提高师德修养

师德是学校流动的血液,是教育主导的灵魂,是发展必要的基础。而学习是

提高师德的通道,行动是提高师德的动力。

·主题性的学习——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倾向性问题、难点问题组织专题性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不断把学习研讨和转变观念的活动引向深入。不仅要适时地提出问题和思想,而且要把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全体教师。

·构建“六讲”活动——即讲问题、讲策略、讲思路、讲构思、讲过程、讲发展,鼓励改革、探索和创新。

·专家领衔——每学期按主题,聘请市、区的专家作为学校的首席讲师,定期为教师做辅导讲座,并下年级蹲点指导,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策略。

·学习的形式——创设全新教师学习的形式,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讲座以外,在更多的学习时间里,采用的是工作坊的形式。在工作坊里,按一定的主题,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想法,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

·信息共享——学校固定设置一个信息栏,每一个教师在每一个月内都必须根据主题,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并呈示在信息栏内,,以供大家分享。

2.  充实文化结构

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结构的不断充实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

任务。为此,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做尝试:

·学校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

·学校创建了“每月一书”和“每月一文”活动,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展了空间。“每月一书”就是指每逢单月,由学校向所有教师推荐一篇好文章;而每逢双月,则由教师自己选定一篇文章。同时,每位教师都必须“每月一文”,来谈体会,说心得,议思想,评观点。

3.  提高教学能力

如何不断地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是学校一

直在思考与实践的核心课题。

·实施导师制——借鉴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导师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点面结合。即导师有固定的培养对象,但同时又将培养通过固定的对象延伸到其所在的教研组。

二是行动为主。即导师的带教以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随堂观察、课后的及时评析等活动为主;带教对象以自主剖析、自我反思、自行探索等活动为主。

三是确定计划。即在每一个轮次的带教(二年)和每一个学期的带教中,学校、导师和带教对象一起,共同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和定过程),有计划地实施带教任务。同时,规定每一个带教对象都必须要做到“三有”(有过程记载、有体会随笔、有问题提出)。

教师A

教研组

教师B

教研组

·倡导合作探究——教学研究强调群体合作。即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这样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流程:

 

自主设计          组内分享          教学实践

                 (根据个人原有的研究课      (教学思路和               (探索性的课堂

                   题,并结合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集体观摩          组内分享          提出建议

(获得教学的临床观察        (教学策略、过            (共同提出可供

  数据)                      程以及技术)              参考的意见)

 

自主设计          伙伴合作          教学实践

                  (根据自己的理解           (必要时将自己的           (探索性的课堂

以及同伴的思想)           设计与他人交流)           教学实践)

 

集体观摩          组内反思          ……

                   (获得教学的临床观察      (反思教学策略等           (继续行动)

数据)                    的匹配与失配)

 

·实现经验分享——每位教师期末,都要总结自己一学期来的得与失,并通过交流与教学随笔的形式将经验传给下一届的教师,以实现经验的分享。

·跨学科的教学研究——鼓励跨学科的教学研究,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文化整合与学科交融。

·创设教学沙龙——由校长牵头、科研室具体组织每周12次的教学沙龙,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案进行分布、交流与分享。在交流中让教师感到教学实际与科研零距离的接近,在交流中发现问题,也通过研讨解决一些问题。“沙龙”不仅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更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建立起教师间和谐、互助的关系,创设一种积极研讨、认真钻研的氛围。

·开掘每一个教师的内在知识——每位教师在学期中,都必须要上一节“挂牌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来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体现自我特色。

五、以科研促进教师发展

1.建立由科研室组织的教研组室联席会议制度,主要承担教师教育科研的决策咨询、科研指导、管理服务、调查研究等职能,每两周定期活动一次。

2.学校提出“人人参与科研”的要求。除了参加国家、市、区等立项的课题之外,学校还每年组织教师申报校级课题。并将是否参与或主持教育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考评、聘任、晋级等的一项重要指标。

3.以课题为中心,建立集体合作的研究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在备课组内以课题为龙头,收纳全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推动教研科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是教师整体研究水平逐一提高。

六、主要成果即形式

1.教研组研训方式总结

2.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科研论文

3.教研组活动案例交流

4.校本教研活动展示等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