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徐汇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作者(来源):印月    发布时间:2019-04-16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七部委2017年颁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上海市2018年出台的《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国家和上海市在特殊教育发展上的目标与任务。“十二五”以来,徐汇区通过落实《徐汇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不断发挥区特教指导中心管理及服务的职能,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优化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建设,在普通学校新增7间资源教室;聚焦“学生保健”,依靠部门协作,形成医教结合保健管理模式;举办覆盖全区的大型融合活动,提升对特殊学生的接纳度;重视项目研究和骨干引领,夯实课程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

徐汇区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2018-2020年)》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除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各学段特殊教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区域特殊教育管理层级尚待厘清,管理及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学校全面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识尚还薄弱;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为继续秉承徐汇教育“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理念,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优质、充分、全纳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升徐汇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党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落实国家七部委颁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深入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目标与任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深化区域特殊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徐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以“完善特教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主体责任、促进内涵发展”为总目标,立足于特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借助师资、经费和政策的全方位保障,促进各阶段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创设融合教育大环境,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二)任务

1.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实施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稳步提高学前阶段残疾儿童入园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零拒绝”。大力推进高中阶段特殊职业教育,将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提升至70%以上。关注残疾人高等教育,优化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2.健全特殊教育管理机制。依托学区化建设,建立并完善特殊教育三级管理网络。区级层面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区特教指导中心作用,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入学、转介工作,强化政策落实的管理。强化普通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完善校内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职资源教师作用,创设融合环境。

    3.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依照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升各学段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聚焦康复和保健,形成区域医教结合工作长效机制,深化医教结合服务内涵。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和教育评估工作的实施,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4.优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积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和教师待遇,重视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优化配置资源,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建设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拓展办学规模,促进各学段特殊教育协调发展

1.推进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对区域内残疾儿童分布情况和学前特殊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研,形成布局方案。根据方案设点布局,在每个街镇选取一所普通幼儿园设置学前特殊教育点,逐步实现各街镇全覆盖。继续在普通幼儿园积极开展随班就读,为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更多接受早期融合教育的机会。着力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班,作为区域学前特殊教育骨干力量向全区发挥专业辐射作用。

2.积极发展高中阶段特殊职业教育。拓宽残疾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阶段的通道,逐步提高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区特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探索分类分班教学形式。同时开展转衔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推进特殊职业教育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衔接,为特殊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助力。

3.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结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就业需求,拓宽学习通道,丰富专业种类。在深入开展区内聋人高等教育品牌建设同时,继续探索面向肢残、视障、轻度智障等其他类型残疾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学习需求。

(二)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特殊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1.构建特殊教育三级管理网络。借助学区化建设的平台,建立覆盖全区的“区-学区-学校”特殊教育三级管理网络。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层级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流程,明确各层级职责。区域层面由区特教指导中心负责牵头,做好协调、规划和管理工作。中心巡回指导教师下沉至各个学区,在学区内与学区相关负责人共同发挥作用,进行融合教育相关工作布置和专业技术引领。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由校级领导负责进行融合环境创设,专职资源教师做好相关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各层级有关单位借助社会力量,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融合活动,提高全区对特殊教育、对特殊学生的接纳度。

2.强化区特教指导中心管理服务职能。设立区特教指导中心分中心,配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完善内部管理,为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开展区特教信息化项目建设,升级区个别化教育平台,改版区特殊教育网站,基本实现专职资源教师考核信息化。借助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入学鉴定委员会等专业力量,对区域内特殊学生入园、入学、随班就读认定、转介等工作进行整体设计,明晰评估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中心工作机制,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职业教育的管理力度。

3.增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主体意识。普通学校加大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力度,明确随班就读工作的校级领导责任制,集结全校力量共同推进随班就读,创设融合环境。学校积极落实专职资源教师工作考核指导意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围绕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升专职资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专职资源教师的重要作用。优化配置资源,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为融合教育开展提供阵地。

(三)深化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

1.落实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学前教育阶段,依据市课程实施指南,由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班牵头设计满足学前残疾儿童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面向学前残疾儿童的“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积极发挥面向全区的辐射指导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深入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逐步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照市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加强对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的管理,梳理出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区本课程资源包;建立面向送教上门学生的多学科团队,制定个别化送教方案,科学合理安排教育与康复课程,重点落实家庭教育/康复指导,提高送教上门质量。高中阶段,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市课程方案及相关上级文件指导下,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从学生需求出发编写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2.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医教结合服务品质。出台区级文件作为医教结合工作的制度保障,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不断完善医教结合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内涵。结合市综改项目,落实区域和学校层面的协同管理、合作实施,构建具有本区特色的康复、保健相结合的医教结合长效机制。在康复方面,为不同需求的特殊学生开展精细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辅助器具和对应的教育教学支持,并对所提供的辅助器具进行长期的调试和维护。在保健方面,将保健理念融入特殊学生一日生活之中,合力做好特殊学生健康档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并落实学生的个别化健康促进计划。通过健康检查、医生咨询、饮食与运动量追踪等方式,积极展开特殊学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干预,切实提升特殊学生生命质量。

3.加强特教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依据区特殊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增配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充实教研指导力量。在发挥特殊教育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同时,充分利用区内普通教育的优秀学科资源,统筹协调各学科教研员的力量,共同服务于特殊教育。围绕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完善落实,在区、学区、学校各个层面分别开展特殊教育专题教研。做好区级特殊教育教师学分培训,定期开展主题研训活动;学区与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共同策划开展学区层面教研。教研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4.推进评估工作,重视评估结果运用。密切联系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跟进各项教育评估工作。建立评估工作中心组,开展有关特殊学生认知能力、语言与沟通能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领域评估工具使用的培训,推动评估工具在全区范围地有效运用。继续开展随班就读学生语文、数学学业能力评估的研究,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客观全面的依据。在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探索并落实符合区域内残疾学生实际特点的入学评估手段。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

1.配足各类特殊教育教师。区特教指导中心巡回指导教师配备到位,增强中心管理力量。特殊教育学校依照市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标准,配足配强专业化人才,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继续做好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儿园和学校的专职资源教师配备工作。打通专职资源教师的区内、区外招聘通道,规范招聘流程。在随班就读学生3人以上(含3人)的幼儿园和学校全部配备专职资源教师,学生数不足3人的幼儿园配备保育员。

2.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特殊教育津贴落实到人。出台规范专职资源教师工作量和绩效工资的相关文件,保证专人专岗、专款专用,并通过调研、督导等形式监督文件的落实。建立健全面向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和各级各类表彰奖励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对特殊教育教师予以倾斜。在区内“骏马奖”、“耕耘奖”等评比中增设“特殊教育”学科,搭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3.构建区域特殊教育培训机制。开展职初期教师培训,每学年对全区新入职教师进行不少于16学时的特殊教育相关培训,并纳入职初期教师培训学分。将特殊教育培训列为校长及中层干部的培训内容。特殊教育学校内部开展旨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多元化培训;专职资源教师开展教研、教学评比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依托高校力量,组织特殊教育学校的保育员和幼儿园的相关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基础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重视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

(五)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1.确保特殊教育经费稳定增长。逐步提高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特殊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为区域内硬件配置和人员奖励提供保障。区特教指导中心经费逐年递增,落实到位。积极引进各类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设立用于特殊教育的专项基金,以提升特殊学生生活质量和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专用教室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建设指南》开展图书馆达标建设,为特殊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完成各类专用教室建设,完善保健、康复等各类设施设备的配置,满足特殊学生的多元需要。特殊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实训室的专业化改建,添置专用实训设备,建成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实训室,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需要。

3.加快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修订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申请流程,均衡配备资源教室,保证全区资源教室配置率高于50%。根据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招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和幼儿园积极申请立项,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不同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六)加强合作监督,确保各项任务目标有效落实

区政府下发《徐汇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从全局谋划区域内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健全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尤其是本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和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纳入区教育综合督导范围,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得以落到实处。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

徐汇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徐汇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8年6月15日(责编:孙雁)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