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疫情不断反复。特别是最近,部分学校又开启居家学习模式。不少家长叫苦不迭,向上海家长学校反映遇到的苦恼:现在无论是去学校上课、还是居家学习,亲子关系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孩子总是抱着手机怎么办?”
叶老师在很多讲座里做过一个比喻:现在孩子的手机问题,就像30年前孩子的早恋问题,都是家长谈及色变的话题。
但是,就像早恋一样,你越禁止,孩子越觉得神秘,手机亦是如此。你越想方设法禁止孩子玩,越可能收获一个偷偷玩手机到半夜,或者大学之后通宵玩游戏的孩子。
所以,各位家长要明白:这是一个孩子和手机共存共生的时代。这个现实请务必接受。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现实,后面的问题就相对好办了,无非就是要提高管理手机的能力。
下面通过3个现实案例,来让作为一名社会情商家庭教育的研究者和推广者,同时也是一位17岁孩子母亲的叶老师,为各位家长支支招。
如何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时间管理得好,可以让他玩一会手机吗?
答案是可以。
孩子的回家作业该如何统筹管理,才能高效完成?
在这里,向家长推荐一种“时间蛋糕”的管理方法。这个方法来自叶老师的家教书《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读者普遍反映很好用。
我们可以把很多作业任务想象成一个大蛋糕,让孩子画出来,然后把这块“大蛋糕”切分成一块块“小蛋糕”,按照“统筹归类、先易后难”的方法,逐一搞定。
比如,先朗读,再默写,再做数学卷子,最后写作文。这样的话,完成作业的难度一点点增加,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能品尝到成就感,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挫败感满满。
长此以往,孩子将慢慢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哦!再大的任务(大蛋糕)我都不用怕!我只要将它切分为很多小任务(小蛋糕),就可以很轻松地将它完成。
这样的思维习惯会指引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对时间、任务的掌控能力就会逐渐提升,自控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
孩子一旦对作业和任务有比较好的管理能力,那剩余的时间分配一些给他们玩手机,是合理的。
大人有时没原则,孩子容易钻空子玩手机,怎么办?
叶老师推荐给大家的工具是:家庭会议。
家长可以利用某个双休日,召开一个全体成员参加的家庭会议,这个方式适合于任何家庭。会议前先定好会议主题,比如:一起商讨如何管理某某(孩子的名字)的手机使用。
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很简单:
第一:感谢家庭成员最近以来的各种付出;
第二:讨论重点问题;
主持者可以大致列一下讨论问题:上网时长、设备平时放哪里、保护视力问题、体锻问题、奖惩制度等,尽量考虑细致,请所有家庭成员包括老人、孩子都畅所欲言。
第三:形成统一意见之后打印好,全家签名,张贴在家中醒目位置。
有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老人孩子都参与制定这个方案?”
因为家长定的方案让老人孩子执行,那叫“一言堂”,难以服众;全家参与制定的方案,那叫“民主制”。
如果孩子违反规定,不是爸妈在惩罚他,而是“他参与制订的方案”在惩罚他,这样既不破坏亲子关系,也能提高方案的推行效果。
※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全体成员都要一视同仁地执行方案,这是底线。
孩子上网课很容易被网络上其他内容吸引,甚至沉迷网络,怎么破?
除了积极给孩子的设备设置青少年模式以外,叶老师给大家的工具是:好习惯征服坏习惯。
从脑科学原理来说,当你给孩子一个指令,让他不要做某事的时候,他的大脑还在等待另外一个指令——“我能做什么”?如果没有后半段指令,他的大脑就会很迷茫,不知该怎么办。
落实在网络沉迷的问题上就是,当你告诉孩子“不可以沉迷网络”时,你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做什么”。所以我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家长要用“好习惯来征服孩子的坏习惯”,而不是仅仅只指出孩子的坏习惯!
那么,哪些好习惯可以参考呢?
如果孩子全天上网课,接触网络时间长,我们给他搭配的好习惯反而应该是“不插电”的活动,比如体育锻炼、桌面游戏、做家务等等。
叶老师曾经写过一个案例:一对夫妻为了戒除儿子的网瘾,爸爸要求儿子陪他每天早晨跑步;妈妈要求儿子晚上陪她玩桌面游戏,比如跳棋、飞行棋、甚至游戏棒;周末他们全家强制一起看书,并轮流讨论书里的内容。
夫妻俩花了很久时间,终于意识到,其实孩子缺的,是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和以身作则的榜样。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和父母的联结越来越紧密。他很享受这种和父母笑着闹着玩不插电游戏的快乐。有了这些金子般的“好习惯”,不愁孩子戒不掉“网瘾”的坏习惯!
做好对孩子的手机管理,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信任。
相信疫情很快就能散去,神兽正常上学的日子指日可待!现在,让我们放下焦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我们相信你,一定能管理好手机!爸爸妈妈是你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