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作者(来源):陈丽华    发布时间:2018-11-01

手足口病防控相关知识

一、认识手足口病

1、定义:

手足口病是有人肠道病毒引起的记性传染病(法定丙类),以柯萨奇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团,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根据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无皮疹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绕有红晕,1-2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不久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

1、主要是做好儿童、家庭的卫生、隔离病儿等,是减少感染和预防本病的关键,对幼托机构来讲更是特别重要。

2、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晒衣物,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30分钟。避免去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多休息,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5、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病儿童应居家观察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

 

附件3:

水痘防控相关知识

一、认识水痘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及成批出现的周身性疱疹为特征。平均潜伏期为10-14天,最长潜伏期21天。水痘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在冬春季流行(主要发于4-6月和10-12月)。

2、一般水痘病毒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传染,典型的水痘病例起病时可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随后皮疹从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皮疹发出后先后经历红色小丘疹、水疱、水疱结痂、痂皮干燥、痂皮脱落等阶段,一般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典型的水痘病例全身各处的皮肤、粘膜上可能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同时存在。

3、有一剂水痘接种史的病例通常症状较轻且不典型,可能仅有数处红色小丘疹,数天后疱疹干缩结痂。近年多数水痘病例都没有发热,也见不到遍布全身的疱疹,只有几处散在疱疹。这类的病例虽然症状轻且病程短,但他们的疱疹液和呼吸道黏膜中仍然含有足够的水痘病毒,换言之,他们依然有较强的传播疾病能力。

二、疑似水痘或确诊水痘病例

1、水痘病例应居家隔离治疗至全部疱疹结痂、痂皮干燥方可返校。水痘病例返校时必须先至学校卫生室,由卫生老师检查确认符合返校标准后才能进教室。

2、水痘病例隔离治疗期间应避免前往人多的公园、商业设施和课外教育机构等公共场所,避免走亲访友或亲友来访。

3、家里应勤开窗通风、勤晒被褥,规范洗手加强用手卫生,必要时佩戴口罩。水痘病例不应和其他家庭成员交叉使用的餐具和卫生用品,建议单独消毒和单独摆放。

4、避免搔抓水疱,以防疱疹液中所含病毒感染其他人。

三、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包括与水痘病例同班、同校车或同宿舍等共同学习生活的人。

2、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配合学校落实错时上学放学、错时上下课等措施,此外应避免和其他同学结伴上学、放学,避免前往水痘病例家中探视。

3、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注意休息,并注意观察,发现出疹或发热症状应跟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并及时就诊。在校内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离校,及时就诊。

4、接触水痘病例后的三天内,累计水痘疫苗接种史不超过两剂,最近一次接种在三年以前的密切接触者可以按照学校通知的时间前往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

5、已患水痘的密切接触者也应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并注意休息,避免罹患带状疱疹。

四、日常的水痘预防

1、建议按照2017版接种程序补足两剂水痘疫苗接种史。

2、避免走访、探视发热出疹的亲友。前往商业服务设施或课外教育设施时注意周边是否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必要时佩戴口罩。

3、平时加强开窗通风,勤洗手,餐具和生活用品定期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强锻炼,强健体格,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保证必要的休息。

 

 

 

 

 

 

 

 

附件4:

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控相关知识

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基本知识点

  曾称为诺瓦克病毒

  接触病人后一般在8~72小时内发病(潜伏期)

  人群普遍易感,并可反复感染

  秋冬季节多发

  常常造成群体性感染发病

  学生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较多

  造成病例脱水是最主要的危害

  医院的临床诊断往往是急性胃肠炎胃肠流感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诺如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呕吐的处置流程布置如下:

  1. 覆盖呕吐物或排泄物:发现呕吐学生后,应第一时间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如果可能,尽量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从配备的呕吐腹泻物处置应急包中取出呕吐袋给出现呕吐症状的幼儿使用,随后取出吸附巾,将呕吐物完全覆盖。

  2. 疏散学生、隔离呕吐学生:处理呕吐物的同时,班级老师应及时开窗以形成对流风(自然通风不良时,可采用机械通风,例如开电风扇),同时组织班级其他学生快速有序地离开教室;任课老师负责将出现呕吐症状的学生送往保健室,及时将呕吐学生与班级其他学生隔离。保健老师接呕吐学生前,须先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学生在观察室过程中,须密切注意呕吐学生的神情变化及病情进展,尽快联系学生家长。

  3. 正确处置污染物:老师回到教室后,先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加长型),戴一次性帽子),准备消毒器械(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消毒用抹布、消毒用拖把)。

  ①按压吸附巾的塑料面,移动液体直至完全吸附,之后将脏污的吸附巾放到密封包装袋中(注意:整个过程中,双手只可接触吸附巾的塑料面,不可接触到污物)。

  ②取出消毒湿巾,在吸附后的溢漏区域以S”型走形,由干净到脏进行擦拭。

  ③把脏污的消毒湿巾丢入密封包装袋中,向袋中喷洒适量的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最后封住包装袋袋口,丢弃在垃圾袋中。

  ④然后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对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进行擦拭消毒,地面可使用拖把拖擦;达到作用时间(30 分钟)后,用清水去除消毒液残留(注意: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 米,建议消毒 2 次;消毒作用时间为 30 分钟,期间该房间内不得有学生出现)。

  4. 清洁用品处理:消毒完成后,所有清洁用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可直接丢入垃圾袋中,包括一次性隔离衣、乳胶手套(加长型)、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然后喷洒适量的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扎紧袋口;抹布、拖把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置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内浸泡消毒 30-60 分钟;再以洗涤剂及清水洗净;最后晾晒干后备用。

  5. 个人防护用品脱去顺序:脱去乳胶手套-消毒双手-脱去一次性隔离衣-消毒双手-脱去一次性帽子-消毒双手-脱去一次性口罩-消毒双手,脱卸时,尽量避免双手接触到防护用品的外表面(手消毒可采用快速手消毒液)。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性消毒注意事项

由于诺如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应选用高效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能否正确消毒对于阻断诺如病毒持续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消毒工作中要加强消毒质量的控制。

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时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戴外科口罩、隔离衣和手套,脱去手套应及时清洁和消毒手,清洁用品(地拖、抹布、桶等)使用后也需清洗和消毒。

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不良的,可采用机械通风。

如学生在校期间使用过空调,应先进行空调消毒,医学观察期间,禁用空调或空气净化器。

 

四、学校平时如何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以及处置流程

  做好校内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包括对任课教师的科学应对培训

  开展预防性消毒

  做好晨检和巡检发现

  报告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管理

  加强食堂人员卫生健康管理

  各教室配备呕吐处置包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返校标准

  病例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

 

六、特别提示

  因为学校无法判定是否存在诺如病毒病例,所以防控主要针对不明原因的呕吐、腹泻病例,特别是聚集性的呕吐、腹泻情况。

  在未获专业部门判定前,学校发生聚集性的呕吐、腹泻可能是诺如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病原体或是食物中毒等造成,但前期应对所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都应按照诺如病毒处理原则处置。(责编:孙雁)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