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3

中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观察者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从未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性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性格结构中的优势成分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个体的独立程度把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可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研究表明,就内外倾的划分来说,中学生性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

——摘自“上海心理热线”,http://www.sm-line.com/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