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 毛建华 人可以有几个年龄。一种是实际的年龄,即过了一年,你就长了一岁。由于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其心理呈现不同的典型特点,所以,人也有不同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发展可以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一个实际年龄是18岁的青年,他的心理年龄可以是38岁,即所谓的“少年老成”。相反,一位60岁的老人,他的心理年龄仍然可以只有40岁,即所谓的“人老心不老”。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旧质就会过渡为新质。在量变过程中,旧质相对不变,整个发展过程就表现出阶段性。虽然每个阶段各有其独特性,但各阶段之间又有相互连续性。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以下几点就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乳儿期(0-l岁)的心理特点 这是儿童学习说话的准备期,并且已具备一套无条件反射装置。新生儿已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1岁左右有明显的记忆。但这时的记忆保持时间都很短,且都是不随意的。刚出生时,儿童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只要生理上得到满足,而不管由谁来满足他。新生儿有两类基本情绪:愉快与不愉快。每个儿童一出生就显示出身体素质和气质上的差异。托马斯等人按儿童在最初几个月中表现的心理特点,将儿童期分为3种类型:容易(教养)的、慢慢活跃起来的和困难的儿童。 婴儿期(1-3岁)的心理特点 言语方面,头二年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l-1.5岁是积极理解言语的时期,听得多,说得少;1.5-3岁是主动说话的时期,句子结构不完善,语病、语误不少。感知方面,已能认识红、黄、蓝等几种基本色,能辨别词的声调。注意和记忆方面,都是不随意的,依赖于对象本身的新奇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思维和想象方面,有一种离不开动作的感知动作思维。情绪方面,变化无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并具有易变性、易受感染和易冲动性的特点。社会性方面,儿童开始从母一子一父的三角关系中走向社会。个性方面,儿童已开始认识到自己和自己的力量,由此出现了成人眼中的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幼儿期(3-6、7岁)的心理特点 言语方面,这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喜欢自言自语,常出现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三种失常现象。感知方面,随年龄增长,视敏度提高,不仅能认识颜色,还能运用基本颜料调出混合色,能辨认一些图形,对时间也有一定概念。注意和记忆方面,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稳定性较差,范围较小,不能进行注意分配,学前中期开始出现有意记忆,但主要运用机械记忆。思维与想象方面,进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想象力丰富,但易受情绪影响,想象与现实易混淆,脱离现实。情绪方面,情绪外显、缺少控制、表现强烈,有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是充满好奇好问的疑问期。社会性方面,喜欢与同伴游戏,不甘寂寞。个性发展方面,幼儿对自我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聪明或愚笨、好看或难看。个人的兴趣、能力差异已有表现,已养成一套行为习惯。 童年期(6、7-11、12岁)的心理特点 语言方面,词汇量不断丰富,但口头表达常有发音不准确、病句等现象,内部言语迅速发展,书面言语进人阅读和写作阶段。感知和注意方面,颜色感受性大有提高,言语听觉敏感度接近成人,三维立体形状知觉有所发展。注意和记忆方面,注意的有意性增加,记忆从机械记忆、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转化,词的逻辑记忆能力增强。思维和想象方面,以具体形象为支柱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但思维尚缺乏灵活性、精确性,易带片面性。想象的内容逐渐精确,和现实较一致,开始了初步的幻想。情绪方面,由以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动因引起的情感占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上较外露、不深沉、不易保持。社会性发展方面,是一个不能没有同伴的时期。个性方面,个性特质和个性倾向性更加明显。 青年期(12-28岁左右)的心理特点 整个青年期是个过渡期,就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一般称12-14岁为青春期,15-18岁为青年初期,19-22岁为青年中期,23-28岁为青年晚期。这时的青年富有理想、追求真理、积极向上,但也往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心理上尚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容易在想象不符合实际时遇挫折打击,以致颓废萎靡。强烈的自尊心,也往往会伴随着遭受挫折时的自卑、自轻。处理不当对青年的身心有很大影响。自我意识发展到青年时代,那种儿童少年时代眼光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的特点,这时已转向朝内认识自己的内在自我。青年自我意识存在着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独立性与依赖性、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情绪与理智、幻想与现实、强烈的性意识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这是青年不成熟的表现,十分需要积极引导。 中年期(35-59岁)的心理特点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40岁和50岁正是中年时期中的两个整数年龄,表明人到了这个年龄时,办事有决断(不惑)力,还掌握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知天命)。中年人正处在这样一个心理成熟的时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重任。人的生理功能虽然从30岁开始缓慢下降,但是作为社会人,心理成熟与知识、经验以及社会实践有关。中年人的心理能力正处在一个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与社会环境有关,更与本人的主观能力有关。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成熟不可能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有一个大体的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独立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做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情感;处世待人,主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社会行为趋于干练豁达;自我意识明确,有“自知之明”;有坚韧的毅力。 老年期(60-岁)的心理特点 总的说来,人到老年,由于脑功能的衰退,人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列出了老年人心理老化的15种迹象:(l)记不住近事;(2)如有急事在身,总感到心情焦虑;(3)事事总以我为主,以关心自己为重;(4)喜欢谈过去的事;(5)对过去的生活常常后悔;(6)对现在发生的事都无所谓;(7)愿意一个人过日子,不愿去麻烦别人;(8)不易接受新事物;(9)讨厌喧闹;(10)不愿和陌生人接触;(11)对社会的变化疑心重重;(12)常常关心自我感觉和自己的情绪变化;(13)常讲自己过去的才干和功劳;(14)好固执己见;(l5)常搜集和贮藏无趣无聊的东西,且自得其乐。 ——摘自《自我认知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