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消毒
消毒时注意个人防护
即便是中、低效消毒剂,也可引起刺激和过敏反应,所以在进行消毒作业时,一定要做好适当的个人防护。
包括消毒前应开窗通风。
可以佩戴乳胶手套、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佩戴护目镜,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在消毒作业之后一定不要忘了用清水漂洗或擦拭去除残留在被消毒物品上的消毒剂,以免造成物品损坏或对人损伤。
有效使用消毒剂
1.使用消毒剂前,首先要确认消毒剂是否有效。包括检查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2.大部分的消毒剂都需要经过稀释后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配置,一般为1:100或1:200按需配置、现配现用。
消毒的方法
要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及可操作性来确定消毒方法。
1.浸泡:餐饮具、毛巾、擦布、衣物、小型玩具(可耐受消毒液)等建议使用浸泡消毒。
2.擦拭:门把手、桌面、盥洗台面、浴缸表面、马桶外表面等建议使用擦拭消毒,并确保擦拭后,其表面存在肉眼可辨识的湿润状态。
3.倾覆:呕吐物、腹泻物、体液、血液等可以使用消毒粉剂倾覆吸收再行打扫清理。
4.喷洒:适用于浴缸表面等较大面积区域或物品的快速消毒。
5.熏蒸:一般用于空气消毒,主要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但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并不建议使用。
二、学校消毒
妥善保管消毒剂
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消毒的方法
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消毒知识宣教
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特别注意
消毒虽然对于抑菌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切不可贪用消毒剂,包括消毒液浓度过高或过于频繁消毒。因为过度消毒不但不会增加消毒效果,反而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洗手是最经济便捷的消毒方法,也能起到抑菌消毒的作用
衣物、被褥等织物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消毒,但要记得勤换洗、勤晾晒。
餐饮具一般采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如果不放心,煮沸或者使用消毒柜也是很好的选择。(责编: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