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华泾小学五年规划草稿:教科研工作

作者(来源):华泾小学    发布时间:2010-09-29

目标: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有推广实践的成果。

基础行动:

1、组建学校科研网络骨干队伍:校长、教导任组长,每位组员都承担一个研究中的内容,定期开展科研进展交流和科研理论学习。

2、形成科研推动力:在区级课题的基础上,借助已经取得的成绩,争取与学校工作、特色相整合,用科研力量推动德育、教学和学生团队建设,增强学校科研的实用价值,提高含金量。

3、扩展课题研究的外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如果有了科研的意识,将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因此学校除了在承担课题内容中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更鼓励教师个人设立研究课题,教研组设立研究课题,通过科研的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4、借助“外脑”:徐汇区科研室、教研室有着强大的科研实力,聘请他们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可以少走弯路,同时请区科研室有关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更有针对性,能够为教师指引清晰的科研方向和培育科研意识。

5、成果激励:学校将对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给予奖励,激励教师静心研究,多出成果。

重点推进:

进行课题统筹机制的有效性、互补性探索,提高研究效益。

1、强化管理上的统筹:落实每个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定期召开科研会议,做到“问题集中解决,研究分头开展”的有集中、有分散的研究体系,给予每位研究团队以发挥的空间。

2、强化研究上的统筹:在实际的研究中学校将在所承担的课题中,进行优势互补,使每项科研都能效益最大化。

3、规整激励上的统筹:每个课题研究涉及学生就需要有激励机制,但过多的激励可能会互相影响,学校将建立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明确的努力目标。

4、提倡成果上的统筹:课题研究的成果,学校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框架,形成系统,体现规格。

科研工作学年段实施目标与措施:

年限

达成指标

具体措施

 

1、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

2全体教师立足课堂,科研积极性得以提高。

 

1、制定学校新科研工作规划,形成学校科研框架。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专人负责的学校科研室,各学科教研组,负责学校和各年级教研工作的规划、统筹和组织实施,到组织领导落实。形成学校科研室——教研组——课题负责人的教育科研网络。

2、 学校学科教研组选定好教研年级、班级,做到教研基地落实。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确定体的教研课题;每个教师每个学期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爱好,确定一个教科研专题,做到教研课题落实。教师具有教科研意识,青年教师参与教学专题研究。

3、 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全体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每学期拨出一定比例的教科研活动经费,以保证教科研活动正常开展。

1、学校教科研常规制度逐渐健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科研促教研,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加强,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1、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科研制度,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力争逐步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2、坚持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教法和电化媒体教学方法等。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

3、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各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要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并负责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帮助教师撰写专题总结、实验报告、教育教学论文等。

4、在每个教研组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100%的青年教师有个人子课题。

 

1、学校形成较为成熟教科研管理机制。

2、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研究的能力加强。科研兴校成为全校老师的共识。

1、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具有普遍意义,操作性强的教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落实到具体的年级、学科。各学科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特点,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育科研课题,以服务课堂教改为契机,深入开展研究、实验。

2、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益。鼓励教师向各级教育报刊投稿,力争有科研论文在区级书刊上发表、获奖。

3、积极为教科研创造条件,提高教科研效益。

1、学校建立为使科研管理机制正常运作的体系。

2、科研体系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

1、高度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并积极申报科研成果,力争在区域内获推广。

2、积极拓展渠道,帮助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

3、进一步挖掘科研骨干,主动申报并承担区重点课题研究。

1、  学校在科研方面出成效, 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2、  科研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1、  利用开题论证、中期论证、结题论证的契机,聘请专家、外校教师参与点评和交流,为更多的课题研究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

2、  科研骨干通过在区级以上的范围内开设讲座、开设专场、经验介绍、成果展示、出版专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科研的有效性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地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责任部门:校长室、教导处

责任人:王烈巧  张慧瑛

学校防欺凌电话:54828337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