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申报表

作者(来源):张爱国    发布时间:2019-04-17

徐汇区“十三五”教师研修课程申报表

 

(适用于校本研修课程)

 

(试用版)

 

申报课程名称: ____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_____

 

课程类别:    _______师德素养类___________

 

申报人姓名:    _______王海萍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    ________华泾小学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20183___________

 

 

 

 

申请课程名称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申请人姓名

王海萍

手机

13641786433

所在单位

华泾小学

专长

课程开发

电子邮箱

 

手机

 

课程其他教师及助教情况

姓名

单位

年龄

职称

学科

承担任务

备注

王海萍

华泾小学

50

中高

 

课程主讲

校长

吴文明

华泾小学

55

小高

 

助教

副校长

马文雄

华泾小学

55

小高

 

助教

工会主席

 

 

 

 

 

 

 

课程适用对象

请参照2.3填写定位、适用学科、学段、不同层级学习者等

华泾小学全体教师

 

课程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

 

课时

40

建议学分

2

课程呈现形态

面对面的互动型   □互联网的互动型

请参照2.4要求填写,两类呈现形态均必须包含个人体验、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研讨与交流

小结:《我的师德观》

主讲教师简介

(限300字以内)

参照1填写,课程开发与教学资质、承担过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情况、研究情况等。

王海萍担任校长已有二十几年,学校各类课程的开发,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是走在全区的前列。善于走入班级、走入学生、走入办公室,倾听别人的需求,了解老师的思想。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大会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学习相关教育教学文章,树立身边的榜样,认清老师的责任,老师们深受启发。

助教简介

(限300字以内)

参照1填写,课程开发与教学资质、承担过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情况、研究情况等。

吴文明副校长,教龄达三十六年,有着丰富的阅历与资历,参加过课题组的研究,发表过相关的论文。

课程开发背景

(限300字以内)

参照3填写,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学员培训需求、课程价值等。

处于21世纪、面临新课改浪潮的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新型教育发展的需要。
士有百行德为先。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他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事业心,以及创新进取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树正气,即使他学富五车,也不会成为一位好老师。而一个把事业当成生命、爱校为家、爱生如子的老师,把全部心血、整个身心都奉献给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则必定能够被学生所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程目标

(限200字以内)

参照4填写,源自相关标准,学员现状与需求分析,目标表述符合ABCD

1)                                                                                                                                        通过学习先进教师事迹,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

2)                                                                                                                                        学习相关文章,从思想上认清教师的责任,洗涤每位教师的灵魂。

3)                                                                                                                                          讨论撰写学习体会,每位教师的良好形象成为一种内驱动力。

课程内容架构

参照5填写,概况主要内容,单元化或模块化,具有逻辑性(提供逻辑结构图),关注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支持教师的参与、互动、体验与自建构的学习。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而所谓的良好的师德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敬业奉献精神。 新形势下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甘当人梯,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这也是每个教师做好工作的根本所在。

第二 文明守纪精神。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的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首先是文明守纪的模范。为此,新形势下的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文明修养、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以自己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第三 科学求实精神。教育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新形势下的教师要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探索育人规律。

第四 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施的。未来的学科在不断向着多门类、多交叉、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要注意学校同学科间的协作和不同学科间的协作,又要注意与社会上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当前,面对新形势,社会各界对老师的师德议论纷纷。如何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学习不能只讲形势、走过场,要扎扎实实、严肃认真的学,达到教育思想进头脑、政治理论作指导。

 其次,要定期举办师德教育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通过灌输教育,以集中学习、自学或下发学习材料的方式教育广大教师,使其通过学习自觉的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爱岗、敬业、乐教。但是,仅靠此种方式往往是不够的,也必须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开展一些必要的师德教育活动,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熏陶,铸造高尚的师魂。比如,一场成功的师德报告会,必然会使许多教师受益非浅受到激励和鼓舞,以至提高师德水准;比如举办一次师德专题征文或演讲比赛,必然会促使教师对职业道德问题做出深层思考,从而坚定其岗位奉献的信念……

    培训课程首先从自学教材《教师职业道德》开始,记录好读书笔记。每半个月就以某主题进行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师德主题讲座、师德讨论交流会、读书笔记交流,学期结束阶段与师德考核相结合,进行一些调查问卷,从而不断提高老师们的师德修养,我们不光要有思想的认识,更注重行动上贯彻。

 

课程实施过程

参照6填写,形式多样化,凸显学员的参与、互动、体验性与建构;课时安排合理,各种培训活动的密度恰当。

主题

形式

课时

实施时间

主讲教师

办好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讨论

4课时

185

王海萍

学校师德规范公约

互动签约

4课时

185

马文雄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主题讲座

讲座

4课时

186

吴文明

师德问卷情况反馈

交流

2课时

186

王海萍

《教师职业道德》读书笔记交流之一

交流

4课时

187

王海萍

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教师

演讲

4课时

187

吴文明

上海十大教育功臣事迹介绍

视频欣赏

4课时

187

王海萍

《教师职业道德》读书笔记交流之二

交流

4课时

188

王海萍

教育与艺术

研讨

4课时

188

吴文明

家长、学生、社区问卷情况反馈

交流

2课时

189

王海萍

学年师德考核评议

讨论

4课时

189

马文雄

 

 

 

 

 

 

 

 

 

 

课程评价

 

参照7填写,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基于测试,注重教师的实践反思等,多元主体评价,评价结果的反馈,注重教师真实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1)面对新形势,社会各界对老师的师德议论纷纷。如何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学习不能只讲形势、走过场,要扎扎实实、严肃认真的学,达到教育思想进头脑、政治理论作指导。

2)以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到敬业乐教。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扎实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使教师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教育思想优化,思想道德高尚,从而以身作则,教好学生。

3)每位老师有思想认识,有行动体现。结合社区家长评价,不断修炼自身素养。

有关说明

参照8填写,课程学习的基本模式、学校一级组织管理、教研组团队等团队内部的活动形态与相关制度的说明;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及来源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

 

 

 

 

申请人所在

单位意见

 

 

 

 

 

 

课程专家小组

评审意见

 

 

 

 

 

 

 

 

 

 

 (责编:孙雁)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