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记忆漫谈(下)——培养记忆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1-10

赵守盈 叶苑

(上期说到:记忆力的好坏并非是遗传素质决定的,它是后天学习中培养起来的。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 找出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

采用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早晨把昨天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就能很好地记住;有的人喜欢边听边写,就很容易记住;有的人与其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读书,倒不如边听音乐边读书,反而能很好地记住……你要从这些因人而异的方式中,找出适合于自己的方式,灵活运用,具体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只念过4个月的小学,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掌握的。林肯有一个习惯,每当他坐在椅子上读书时,都要采用这样一种姿势:把脚放到桌上或者放在窗台上,并使身体向后仰着,这样有助于记忆。他在自学时所掌握的知识,助他踏上了辩护律师和政治家的道路。所以,你完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

  •  目的任务越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

熟记是在初步识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在于对知识的保持比较精确、牢固。明确熟记的目的,就能对识记材料进行选择和定向,熟记目的愈具体效果越好。如果目的是要背诵课文、定义、公式,那就要运用复习;如果目的是要求复述教材,那就要建立意义联系,理解定义、公式。熟记任务是实现熟记目的的一系列具体要求,如熟记的时间、内容、步骤等,同目的相关的具体要求越明确,熟记效果就越好。

  •  充分依靠意义识记

所谓意义识记,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来进行识记。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关键。意义识记的重要性,不仅在识记效果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意义识记所储存的知识最有用处。这是因为,在进行意义识记时,我们调动了已有知识去消化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互相作用联成一体。这样我们就更深刻地认识它,接受它和应用它,理解就是经过思维去发现事物的必然联系。

  •  科学运用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在学习生活中仍然有其特殊地位,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碰到许多无意义材料和暂时不理解的材料,它们又无法用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用机械识记法去牢记它们。当然抽象的概念、公式、法则、格言等,在理解意义之后,还是需重复识记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集中注意力是科学运用机械识记的心理条件。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经验证明,集中注意阅读课文两遍,比不注意去阅读课文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  阅读与背诵结合进行,效果更好

我们学习时,把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进行记忆,就叫尝试背诵记忆法。我们在记忆材料时,如果开始就试着背诵,那么记忆效果就能提高。有16个无意义音节,让被试识记9分钟后立刻回忆,全部时间只读不背的,能回忆35%;五分之一时间用于尝试背诵的,能回忆50%;五分之四时间用于尝试背诵的,能回忆74%。由此可见,用于尝试背诵的时间相对增多到80%,记忆效果就更好。

  •  尝试过度学习

为了提高保持效率,在刚能正确背诵时不要停止练习,继续再学习几次,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在50%-100 %时效果比较满意。如果过度学习超过100%时,其效果反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过度学习,引起脑的疲劳和心理厌烦感所致。

  •  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记忆是脑的功能,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勤于用脑的人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较强,学习成绩也较好。但是用脑过度,会使脑神经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活动迟钝,更有甚者是头昏脑胀,神经衰弱。因此,要让大脑劳逸结合,讲究科学用脑。

  •  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识记保持率

每次记忆材料的数量与识记保持率成反比,即每次记得多,忘得快。每次记忆材料的数量与识记时次成正比,也就是材料多,平均用来识记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也就多。所以每次应少记,总起来多记,积少成多。在考试期间,由于材料多,应当有计划地适当增加复习时间。复习是强化知识防止遗忘,实现知识保持的基本途径,可以“温故而知新”。对学习、工作与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使我们感到兴趣并符合需要的材料,识记保持率就高;材料难度大的保持率低,材料难度小的保持率高。因此,复习时应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材料的首尾部分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易忘记。所以,根据以上规律对保持记忆是有好处的。

——摘自《学习心理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部分字句有删节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