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盈 叶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知许多事物,思考各种问题,进行各种活动,当这些事物过后,具体印象很大一部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会在头脑中得到重现。这种人脑对其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就是记忆。如认字、记单词、记数学公式、背书等,都是记忆现象。 有这样一个实验,由国际象棋大师与普通人作为被试者,目的是探查象棋大师是否有过人的记忆天赋。一盘残局,20余个棋子,象棋大师只须看上一眼,便能够凭借记忆,把这盘残局重新摆好,顶多差一两个棋子。普通人也同样看两秒钟,过后则只能摆出五六个棋子。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象棋大师具有超人的记忆,一个人要想成为象棋大师,必须具备非凡的记忆潜能?为此,心理学家也做了一个实验。同样地摆出一盘象棋,但不是正常对奕之后的残局,而是一盘“乱棋”。虽说数量上还是20余个棋子,可摆放无序,完全违背了象棋规则:小卒身居帅位,士、象冲过界河,老帅屈为马……结果,象棋大师看上一眼,同普通人一样,也只能摆出五六个棋子。于是,心理学家认为,象棋大师并非具有超人的记忆。 但是,象棋大师为何对残局能过目不忘呢?这是因为象棋大师对残局有着比一般人更大的记忆组块。记忆组块即最小的记忆单位。象棋大师之所以能在自己所“专”的领域中比别人有更大的记忆组块,乃是因为他在此方面有着更多的记忆或经验的贮藏、更全面的观察、更深刻的见解,善于抓住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把各种貌似游离的东西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例如“将军抽车”是一步棋,但可能有三五个棋子组成。对于象棋大师,这只是一个组块;可对于普通人,则是三五个组块。其实,任何人,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如此,只是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弄懂弄通,就会自然扩大记忆组块的容量,使自己的头脑能够长期牢固地储存起更多的信息。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一个人的觉悟、知识、能力、成就等都与记忆力密切相关。记忆是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我们正是依靠记忆,把学习过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有可能不断地去学习新的功课。如果边学边忘,那么,我们已经学过的功课就等于没有学。记忆是思维和想象的基础。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储备一点儿知识材料,我们的大脑就无法进行思维和想象。记忆还是应用知识的前提,我们学习要达到会说、会写、会算、会做、会用、会创造。有了记忆,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得心应手,用于实际,用于创造。没有记忆,我们将什么也不会,永远是一个无知的新生儿,更谈不上应用知识。一个正常的人,只要大脑健全,就有记忆。记忆力的好坏并非是遗传素质决定的,它是后天学习中培养起来的。 (下期预告,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记忆呢?请看下期《记忆漫谈(下)》) ——摘自《学习心理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部分文字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