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爱护耳朵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3-06-14

 

1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万人。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57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

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2013年:33全国爱耳日宣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引起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性耳聋占所有耳聋病人的50%,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难以治疗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如不能早期发现,往往会严重影响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药物:庆大霉素是造成中霉性儿聋的主要药品,对耳的前庭和耳蜗存在损害,儿童使用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另外链霉素,卡那霉素,重金属制剂等都是耳毒性药物。应当慎重用以上各类药物。

噪音:持久的过强的噪音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听觉器官产生损害。噪音对内耳粘膜和毛细胞有很大的损伤,导致神经性耳聋。

感染与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冒等疾病可使神经节细胞变性萎缩或发炎溶解;也可能侵犯听神经干,导致耳聋。

外伤:外伤使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耳聋:颅脑外伤、内耳受损、突然爆震或气压突然变化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精神及情绪: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耳聋。

3、科学护耳,保护听力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有戒除烟酒。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避免滥用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

 远离噪音: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火。

 经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续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4、防治耳聋要从孕期抓起

对于新生儿听力早期检查,可用耳声发射仪,这种仪器可在4872小时内客观地检测儿童的听力,如果很不幸您的孩子被查出有听力障碍,那么一定要尽早进行听觉和语言训练。因为这一训练可以帮助聋儿,允分利用残留听力,对各种声音,尤其对语言的声音进行摊牌认识,辨别记忆、理解,建立正确的听觉概念,同时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培养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达到与人进行听说交往的目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经过语言训练使他们能够正常地与人交流,做到聋儿不哑,残而不废,既提高了人口素质,又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华泾小学卫生室

2013-2-28

 

学校防欺凌电话:54828337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93号